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为春秋时代老子(名李耳,字伯阳)所著。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讲的内容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先秦的韩非作《解老》、《喻老》。司马迁《史记》说言道德之事五千言。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中开始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
原文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