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典籍(共13本)
孙子兵法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经典、影响最深远、备受后人推崇的一部古代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吴国人孙武。全书共计十三篇,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战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军事问题,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山海经 作者: 佚名

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它的内容包括范围庞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外,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多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此书《五藏山经》的各经后面,大量列举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鸡、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经中所见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说巫师用精米来享神。《山海经》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关于医药、咒禁、神怪等记叙。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裡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平情之论。

中庸 作者: 孔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各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

古文观止 作者: 吴楚材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汉民族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

目录 《『古文观止』序》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罃》  《吕相绝秦》  《驹支不屈于晋》  《祁奚请免叔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晏子不死君难》  《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敬姜论劳逸》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诸稽郢行成于吴》  《申胥谏许越成》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曾子易箦》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蒉扬觯》  《晋献文子成室》  《苏秦以连横说秦》  《司马错论伐蜀》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宣王见颜斶》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论幸臣》  《触龙说赵太后》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共公择言》  《唐雎说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乐毅报燕王书》  《谏逐客书》  《卜居》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宋玉对楚王问》  《秦楚之际月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孔子世家赞》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屈原列传》  《酷吏列传序》  《游侠列传序》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序》  《太史公自序》  《报任少卿书》  《高帝求贤诏》  《文帝议佐百姓诏》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过秦论》  《治安策》  《论贵粟疏》  《狱中上梁王书》  《上书谏猎》  《答苏武书》  《尚德缓刑书》  《报孙会宗书》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诫兄子严敦书》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滕王阁序》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吊古战场文》  《陋室铭》  《阿房宫赋》  《原道》  《原毁》  《获麟解》  《杂说一•龙说》  《杂说四•马说》  《师说》  《进学解》  《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  《争臣论》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与于襄阳书》  《与陈给事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祭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书洛阳名园记后》  《严先生祠堂记》  《岳阳楼记》  《谏院题名记》  《义田记》  《袁州州学记》  《朋党论》  《纵囚论》  《释秘演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送杨寘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大学 作者: 曾子

《大学》是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是《小戴礼记》中一篇,为曾子所作。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唐以前并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地位并不突出。至唐代,韩愈等引用《大学》,开始为人所注目。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非常重视《大学》,称之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 后来朱熹又在二程基础上,重新别为次序,分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格物致知章已缺失,作了著名的《补传》。《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

道德经 作者: 老子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为春秋时代老子(名李耳,字伯阳)所著。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讲的内容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先秦的韩非作《解老》、《喻老》。司马迁《史记》说言道德之事五千言。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中开始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
原文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春秋公羊传 作者: 公羊高

《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儒家经典之一。古代汉族今文经学重要典籍。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论语 作者: 孔子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撰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仁”、“礼”、“义”的政治核心思想。《论语》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极为重要的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

伤寒论 作者: 张仲景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诗经 作者: 佚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

目录 《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周南·葛覃》  《国风·周南·卷耳》  《国风·周南·樛木》  《国风·周南·螽斯》  《国风·周南·桃夭》  《国风·周南·兔罝》  《国风·周南·芣苢》  《国风·周南·汉广》  《国风·周南·汝坟》  《国风·周南·麟之趾》  《国风·召南·鹊巢》  《国风·召南·采蘩》  《国风·召南·草虫》  《国风·召南·采蘋》  《国风·召南·甘棠》  《国风·召南·行露》  《国风·召南·羔羊》  《国风·召南·殷其雷》  《国风·召南·摽有梅》  《国风·召南·小星》  《国风·召南·江有汜》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国风·召南·驺虞》  《国风·邶风·柏舟》  《国风·邶风·绿衣》  《国风·邶风·燕燕》  《国风·邶风·日月》  《国风·邶风·终风》  《国风·邶风·击鼓》  《国风·邶风·凯风》  《国风·邶风·雄雉》  《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国风·邶风·谷风》  《国风·邶风·式微》  《国风·邶风·旄丘》  《国风·邶风·简兮》  《国风·邶风·泉水》  《国风·邶风·北门》  《国风·邶风·北风》  《国风·邶风·静女》  《国风·邶风·新台》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国风·鄘风·柏舟》  《国风·鄘风·墙有茨》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国风·鄘风·桑中》  《国风·鄘风·鹑之奔奔》  《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国风·鄘风·蝃蝀》  《国风·鄘风·相鼠》  《国风·鄘风·干旄》  《国风·鄘风·载驰》  《国风·卫风·淇奥》  《国风·卫风·考槃》  《国风·卫风·硕人》  《国风·卫风·氓》  《国风·卫风·竹竿》  《国风·卫风·芄兰》  《国风·卫风·河广》  《国风·卫风·伯兮》  《国风·卫风·有狐》  《国风·卫风·木瓜》  《国风·王风·黍离》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国风·王风·君子阳阳》  《国风·王风·扬之水》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国风·王风·兔爰》  《国风·王风·葛藟》  《国风·王风·采葛》  《国风·王风·大车》  《国风·王风·丘中有麻》  《国风·郑风·缁衣》  《国风·郑风·将仲子》  《国风·郑风·叔于田》  《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国风·郑风·清人》  《国风·郑风·羔裘》  《国风·郑风·遵大路》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国风·郑风·萚兮》  《国风·郑风·狡童》  《国风·郑风·褰裳》  《国风·郑风·丰》  《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国风·郑风·风雨》  《国风·郑风·子衿》  《国风·郑风·扬之水》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国风·郑风·溱洧》  《国风·齐风·鸡鸣》  《国风·齐风·还》  《国风·齐风·著》  《国风·齐风·东方之日》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  《国风·齐风·南山》  《国风·齐风·甫田》  《国风·齐风·卢令》  《国风·齐风·敝笱》  《国风·齐风·载驱》  《国风·齐风·猗嗟》  《国风·魏风·葛屦》  《国风·魏风·汾沮洳》  《国风·魏风·园有桃》  《国风·魏风·陟岵》  《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国风·魏风·伐檀》  《国风·魏风·硕鼠》  《国风·唐风·蟋蟀》  《国风·唐风·山有枢》  《国风·唐风·扬之水》  《国风·唐风·椒聊》  《国风·唐风·绸缪》  《国风·唐风·杕杜》  《国风·唐风·羔裘》  《国风·唐风·鸨羽》  《国风·唐风·无衣》  《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国风·唐风·葛生》  《国风·唐风·采苓》  《国风·秦风·车邻》  《国风·秦风·驷驖》  《国风·秦风·小戎》  《国风·秦风·蒹葭》  《国风·秦风·终南》  《国风·秦风·黄鸟》  《国风·秦风·晨风》  《国风·秦风·无衣》  《国风·秦风·渭阳》  《国风·秦风·权舆》  《国风·陈风·宛丘》  《国风·陈风·东门之枌》  《国风·陈风·衡门》  《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国风·陈风·东门之杨》  《国风·陈风·墓门》  《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国风·陈风·月出》  《国风·陈风·株林》  《国风·陈风·泽陂》  《国风·桧风·羔裘》  《国风·桧风·素冠》  《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国风·桧风·匪风》  《国风·曹风·蜉蝣》  《国风·曹风·候人》  《国风·曹风·鳲鸠》  《国风·曹风·下泉》  《国风·幽风·七月》  《国风·幽风·鸱鸮》  《国风·幽风·东山》  《国风·幽风·破斧》  《国风·幽风·伐柯》  《国风·幽风·九罭》  《国风·幽风·狼跋》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小雅·鹿鸣之什·四牡》  《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  《小雅·鹿鸣之什·常棣》  《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小雅·鹿鸣之什·出车》  《小雅·鹿鸣之什·杕杜》  《小雅·鹿鸣之什·鱼丽》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湛露》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彤弓》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菁菁者莪》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六月》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采芑》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车攻》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  《小雅·鸿雁之什·鸿雁》  《小雅·鸿雁之什·庭燎》  《小雅·鸿雁之什·沔水》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  《小雅·鸿雁之什·祈父》  《小雅·鸿雁之什·白驹》  《小雅·鸿雁之什·黄鸟》  《小雅·鸿雁之什·我行其野》  《小雅·鸿雁之什·斯干》  《小雅·鸿雁之什·无羊》  《小雅·节南山之什·节南山》  《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  《小雅·节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小雅·节南山之什·雨无正》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旻》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  《小雅·节南山之什·巧言》  《小雅•节南山之什•何人斯》  《小雅•节南山之什•巷伯》  《小雅•谷风之什•谷风》 

庄子 作者: 庄周

《庄子》又称《南华真经》,系庄周及其后学所撰。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曾受号南华仙人,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文人墨客,在现实中受了挫折,往往痛读庄子,幻想虚静无为,放...

目录 《庄子·内篇·逍遥游》  《庄子·内篇·齐物论》  《庄子·内篇·养生主》  《庄子·内篇·人间世》  《庄子·内篇·德充符》  《庄子·内篇·大宗师》  《庄子·内篇·应帝王》  《庄子·外篇·骈拇》  《庄子·外篇·马蹄》  《庄子·外篇·胠箧》  《庄子·外篇·在宥》  《庄子·外篇·天地》  《庄子·外篇·天道》  《庄子·外篇·天运》  《庄子·外篇·刻意》  《庄子·外篇·缮性》  《庄子·外篇·秋水》  《庄子·外篇·至乐》  《庄子·外篇·达生》  《庄子·外篇·山木》  《庄子·外篇·田子方》  《庄子·外篇·知北游》  《庄子·杂篇·庚桑楚》  《庄子·杂篇·徐无鬼》  《庄子·杂篇·则阳》  《庄子·杂篇·外物》  《庄子·杂篇·寓言》  《庄子·杂篇·让王》  《庄子·杂篇·盗跖》  《庄子·杂篇·说剑》  《庄子·杂篇·渔父》  《庄子·杂篇·列御寇》  《庄子·杂篇·天下》 
棋经十三篇 作者: 张拟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

《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棋经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论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

此外,《...

论语集注 作者: 朱熹

本书是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论语》的注释,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为四书集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论语序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由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传世的《论语》、《孟子》二书,系孔子、孟子的言论辑录,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scgfu.com诗词歌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5
www.scgfu.com  email:jxfzuhi@126.com  苏ICP备1406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