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第六章、不要自欺欺人) 作者:曾子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
- 大学(第五章、获得知识的途径) 作者:曾子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 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 大学(第四章、凡事抓住根本) 作者:曾子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传4)
- 大学(第三章、找准自己的位置) 作者:曾子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 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
- 大学(第二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者:曾子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传2)
- 大学(第一章、弘扬光明的品德) 作者:曾子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讠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传1)
- 大学(总纲、三纲八目的追求) 作者:曾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 中庸(第三十三章) 作者:孔伋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
- 中庸(第三十二章) 作者:孔伋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 中庸(第三十一章) 作者:孔伋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11)而民莫不敬;言而...
- 中庸(第三十章) 作者:孔伋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 中庸(第二十九章) 作者:孔伋 天下有三重蔫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蔫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
- 中庸(第二十八章) 作者:孔伋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
- 中庸(第二十七章) 作者:孔伋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 中庸(第二十六章) 作者:孔伋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
- 中庸(第二十五章) 作者:孔伋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 中庸(第二十四章) 作者:孔伋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帧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起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 中庸(第二十三章) 作者:孔伋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 中庸(第二十二章) 作者:孔伋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中庸(第二十一章) 作者:孔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 中庸(第二十章) 作者:孔伋 哀公问政。子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