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①,苒苒物华休②。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③,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④?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⑤?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⑥?
【注释】
①红衰翠减:花儿凋谢,叶子稀疏。
②苒苒:亦作“冉冉”,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③渺邈:遥 远。
④淹留:久留。
⑤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识, 辨认之意。
⑥凝愁:忧愁难以解除。
【语译】
面对着傍晚时的一场阵雨,我看它从江上的天空哗哗地洒落,经这番洗涤,秋,变得格 外清澈澄净了。逐渐地寒风越来越凄厉,关山江河都更加冷落,一轮气息奄奄的落日又恰好正对着我的楼头。无论走到哪里,花儿早已凋谢枯萎,绿叶也大大地减少,渐渐地美好的景物都将完结了。只有长江水,默默无语地只管向东流去。
我不忍心登上高处去面对远方,望一望故乡,它是那么遥远而不知何在,我想要回家的 心思,实在难以抑制啊!可叹我这一年来,总是到处浪游、漂泊,为什么还偏要苦苦地久留 在外不归呢?我想我那亲爱的人儿一定在梳妆楼头凝神地盼望,希望能从天边江上辨认出哪一条船是她丈夫坐着回家来的,可结果又不知弄错了多少回。她又哪里会想到我也在这儿倚着栏杆,正这样地愁绪难解呢!
这是柳永的一首代表作,整体思路与上一首《玉胡蝶》颇相似,所不同者,那一首是怀念故交旧友的,这一首则是想家思归的,艺术上更趋娴熟,臻于完美。
《八声甘州》词牌本重声调节拍,多用领字,如上片之“对”“渐”、下片之“叹”“想”,连贯两三句,酣畅淋漓,极有气势。如此词起手十三字,便似九天银河一时洒向胸怀,令人兴叹;词以写时雨发端的不少,而具此气象者则甚少见。说“暮雨”和“一番”,知是傍晚阵雨;用“潇潇”和“洒”,可 见雨势不弱;雨来得急骤而持续时间不长,雨过天晴,经此一番洗涤,更显出宇内秋气淸爽明澄。 高楼临江(“江天”)、作者凭栏(“对”)也都已暗含其中。常言“一雨成秋”,以下三句便由“清”而转为凄凉冷落。“渐”字地位突出,是动态的,能写出景象的变化趋向和给人的感受在不断增强。赵令畤《侯鲭录》称:“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髙处。”(《能改斋漫录》以此为晁补之语)又有人将这几句柳词比之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见刘体仁《七颂堂词绎》)的确,上片前半声调 髙亢,境界阔大、气象非凡;后半几句则婉转悱恻。“红衰翠减”本是近景细景,但非个别,已概括扩大,故曰“是处”;草木如此,一切美好景物也如此,便更推而广之说“苒苒物华休”。唯一例外的是象征时光流逝的“长江水”,它永远都是如此。为什么不说“日夜东流”而说“无语东流”呢?孔子叹逝川说“不舍画夜”,谢眺也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柳永却偏不说“日夜”要说“无语”,江水本来就不会说什么,岂非废话?然而在这里下“无语”二字自好,其意境之妙,绝非“日夜”所能替代,诗词之不可总以常理论,此亦一例。秋气肃杀,物华都休,唯江水东流永无休止,这已是一种变与不变的对照了;词人见草木摇落而变衰,想到人生亦如此,难遏悲感,正欲一问眼前之江水,然“泪眼问花花不语”,“花自飘零水自流”,流水无情,它始终漠然无动于衷,不管草木荣枯与人间悲欢,所以用了“无语”,这又是多情与无情的对照。词人的主观心态,通过对客观景物的诗的特殊语言表述,得到了准确的反应。
上片既全是写景,下片就都用于抒情。先以“不忍”三句作必要的交待,其作用是:(一)补明上片所写种种景物,及于登髙望远时所见;(二)点出望故乡、思归主题;(三)总写心情;只用“不忍”、“难收”等语笼统地说,细诉深讲,留待下文。“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是“归思”的具体化,也是“归思”的部分内容。词人自悔自责漂泊在外,久留不归。这里,“年来踪迹”和“苦淹留” 也是必要的补充交待。但这两句更重要的作用,是借“叹何事”等表现强烈情绪的语词,直接引出他思念的主要对象——“佳人”。因此也可反思上片,知前面所谓“苒苒物华休”,必定也有感伤红颜将老、青春易逝的内容在。思念家中爱妻,却从反面落笔,写她“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情景。这与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完全同一机抒。但这未必是模仿,也不全是艺术手法问题,而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因为思念深切,故能心往彼方驰去,诗从对面飞来。词的结尾更有意思,词人自己凭栏凝愁居然也从妻子心态(想像的)中倒映出来,说她一定不曾想到(“争知我”)。难怪梁启超要说:“飞卿(温庭筠)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所谓“此词境”,指的就是从“想佳人”到篇末的这几句。幻境与实境交相辉映,从我心中看出你来,又从你心中看出我来。这是此词中最有魅力、最光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