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①?     夜深风竹敲秋韵②,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枝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请您评价:
相关译文

【注释】
①鱼沉:传说鱼能传书,鱼潜水底,谓没有音讯。
②秋韵:秋声。
③烬:指灯芯烧成了灰烬。

【语译】
     分别以后,也不知你在何处。触目所见,无非凄凉而已。心中有多少愁闷啊!你渐渐地越走越远,也渐渐地见不到你来信了。江河宽阔,鱼沉水底,你音讯全无,我又到哪里去 打听你的消息呢?
     夜深时,风敲竹子奏出一片秋声,那千枝万叶的声音都充满怨恨。我有心斜靠在孤单的枕头上到梦中去寻找你,可是偏偏梦又做不成而灯又燃尽熄灭了。


相关赏析

     这一首也写别离相思,思念对象是远行的人,大概就是丈夫罢,可知也是从闺阁的角度写的,是一首思妇
     “别后不知君远近”,这里的“远近”,若以距离而言,偏义于远,即不知有多么远了;但“远近” 也不过是种种情况的代表,实际上是说不知情况如何了,现在在哪里了。“触目凄凉多少闷。”从妻子不惯孤独的处境,见出夫妻平时相依相伴,有说有笑,生活是过得相当温馨的。所以丈夫一走,妻子才倍感凄凉,整天的闷闷不乐。“触目”二字,为写寻寻觅觅、无所依托的精神状态而用; 用疑问词“多少”,又增加了她内心愁闷的程度。然后补明一句渐行渐远渐无书”。大概丈夫刚离家时,还托便人捎个信来,以后就再也接不到他片纸只字了,这怎不教人日夜牵肠挂肚呢?一句中用了三个“渐”字,是动态的,变化着的,写出内心一天比一天不安、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的感受。这样便只有焦急、怨恨、悲叹了。“水阔鱼沉何处问?”“水阔鱼沉”固然是没有音讯的代词,但也有相距遥远、路多阻隔,欲寄书相问而不能的意思在。再用问句,更显示闺中思妇孤立无援、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境况。
     前半首交待清离别情事,总括地抒情;后四句转入特定时间——一个深夜里自己空房独守情景的具体描写。“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于此,点出季节、时间、环境^秋季的深夜,窗外修竹成林,风吹枝叶沙沙作响,如风雨骤至,波涛夜惊,又像是奏起一支萧飒悲凉的秋夜,在愁思不寐的人听来,真是凄怆不忍闻啊!自己心里有恨,却归之于“万叶千声”,主观之情移至客观之物上,仿佛风竹也在为我的不幸而悲鸣。清醒时既然愁思难禁,不如求之于梦。“故妓单枕梦中寻”,想要在睡梦中寻得片时的欢乐。无奈“梦又不成”,正不知如何才能度过这漫漫长夜,而伴我受熬煎的荧荧青灯,却又在此时油尽灯灭了,只留下我独自在这一片茫茫黑暗之中。“灯又烬”三字似乎是命运的作弄、现实的冷酷无情的象征,把词的悲愁气氛推向了髙潮。


     欧阳修(1007年(农历丁未年)-1072年(农历壬子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更多>>
      摘录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上疆邨民编、宋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本站无意间侵害到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