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请您评价:
写作背景

  这首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九月重阳,登高怀旧,倍加思亲,此时的她与丈夫分隔两地,孤苦伶仃,整首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相关译文

【注释】

永昼:漫长,悠长的白天。

瑞脑:即龙脑,是一种香

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用于焚烧香料。

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

黄花:指菊花。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相关赏析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主要描写秋凉情景。“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布满整个天际,更罩满人心头。一天从早到晚,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烦闷的情绪涌上心头,可惜至爱的丈夫不在身边,孤苦伶仃更与谁人说。“瑞脑消金兽”一句,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侧面道出了时间的漫长以及生活的百无聊赖,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便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在中华这片热土上有着深刻寓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盼望家人团圆,游子能够回到父母亲身边,亲友团聚,相携登高怀旧,佩茱萸,饮菊酒,共享天伦之乐。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由环境深入到内心世界,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下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无奈丈夫游玩未归,孤身一人,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可是,酒意渐浓信未解,忧伤压抑的情怀并没有得到一丝宽解,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这是构成“人比黄花瘦”的原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为末句“人比黄花瘦”作环境气氛的渲染,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菊花即使形态凋残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顿生人不如菊的悲催落寞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工稳精当,是词人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便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阳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代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重阳节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截然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上片写的是原因,下片写的是结果。

   词中巧妙地运用到比喻的手法,以花喻人瘦,由于菊花的体态瘦削,一派凋残的形象,人老花黄,作者把自己与菊花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合女词的情致,耐人寻味。也可说是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了一层思考,诗的韵味更加浑沉。设问手法也是词中饱受后人称赞的艺术特点。“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通过学习此首词,可见作者用清丽的语言,写的是思亲,但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用叙事的方式,表达了内心世界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通过深秋环境的渲染,描述了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更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整首词宛如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词人的愁情,能穿透时空,盾破天际,引起每个人内心的共鸣。李清照的词美,美在含蓄,美在幽婉,美在词法用功之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想必李清照的词将陪伴我左右,欣赏的不仅是她傲人的才华,更是她豁达的胸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她凭借顽强的意志挺住了,她现在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其地位与多少大作家,文豪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也将如此。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更多>>
      本篇内容搜集整理自网络,原作者或已不可考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更多>>
蝶恋花•泪湿罗...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