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请您评价:
写作背景

     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庭又一次特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已辞官归隐的他,八年之内,朝廷曾七次征召,“皆不赴”。为解民灾患,这一次他却立即登车就道,行前“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褥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这支小令所写就是作者在陕西赈灾的情形。


相关译文

【注释】

喜春来:原作共九首,无题。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饿殍:亦作“饿莩”,饿死的人。
流民:遇到灾荒或兵乱离开乡土流落外地的老百姓。
哂:讥笑。自哂,自我嘲笑。


【译文】

     路上碰到饿死的人要亲自过问,道上遇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一定要仔细问询。满城百姓都说我是个好官。我还笑自己,只落得满头的白发新。


相关赏析

     此无疑是作于天历二年(1329)张养浩赈灾关中期间,是作者勤政,爱民的自我写照。小今质朴无华,真切地写出了身为行台中丞的作者关心民间疾苦的情景。但作者的自我记录,并非出于自我夸耀,而是有无限感慨寄寓其中。因为在作者的宦海生涯中,曾二次上书纠弹时弊和劝谏帝王,却均遭嫉恨而不得不辞官遁世。他此次从山东老家被皇帝征召执行艰巨的救灾使命,无疑是出自作者的民本思想和历史责任感,并不是图名图利。作者深知在浑浊的政治环境中,不管如何地勤政也未必能博得帝王和权贵的赞许,唯有百姓的口碑能使他得到慰藉而已。因而,为苦难的百姓付出,他是心甘情愿的。所以末两句“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不是牢骚,而是许身于国许身于民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是无怨无悔的心声。鲁迅说过,中华民族有脊梁。张养浩,大概是构成这脊梁的一个小分子吧!


     张养浩(1270—1329),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至治元年(1321),因上书谏元夕放灯得罪辞官,隐居故乡。至顺二年(1331),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诗、文兼擅,尤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      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散曲集《归...更多>>
      本篇内容搜集整理自网络,原作者或已不可考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