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请您评价:
相关译文

【注释】

别云间:上海市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故乡。别云间即别故乡的意思。

三年句:自己参加抗清运动离别故乡已三年。

南冠,指楚囚,典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无限句:山河破碎,让人徒生亡国之泪,到处是清军的铁蹄,没有本民族忠诚志士的立足之地,谁还能说天地之宽。

泉路:通向九泉之路,谓死亡。已知二句:不久要上断头台,诀别故乡也艰难了。

毅魄二句:死后也要成为坚定不屈的鬼雄重回故乡,在空中看着抗清复明的大旗四处飘扬。毅魄:典出《九歌·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灵旗:指战旗,此谓抗清旗帜。


【译文】

从抗清到现在离别故乡已三年,今日不幸被俘。

山河破碎志士仁人洒落无限泪,清军铁骑满地谁说天地间很宽?

九泉路上必死决心早就已下定,以身殉国诀别家乡也就很艰难。

死后坚毅不屈鬼雄重回家乡日,抗清复明大旗高高飘扬空际看。


相关赏析

   《别云间》这首五言律,见于夏完淳诗集《南冠草》。清顺治四年(1647)夏间,夏完淳在家乡被清兵逮捕。被捕的原因是由于他曾上表及疏,送呈舟山南明鲁王,坚持抗清复明,但中途被清兵截获,遂与南明义士顾咸正、刘曙等一并罹于此祸。不久即被押往南京,此诗即为告别家乡之作。题中“云间”为松江古称。作者满腔爱国热情对抗清廷,但壮志未酬,身已被执,这一特定处境就决定了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告别家乡父老的壮烈诗篇。

   全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起承转合,章法自如,说明诗人心境坦然,满腔爱国热忱,视死如归。首联叙述遭遇,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意。诗人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前后共三年,故曰“三年羁旅客”。作者于明王朝存亡绝续的危难之秋,为了民族大义,抗清复明,四处奔走,甫归家避难,即被俘入狱,又要离别家乡,到南京受审,故称“今日又南冠”。“南冠”本指楚囚,典出《左传·成公九年》钟仪楚奏的故事,即春秋时楚人钟仪,被晋国所俘后仍然演奏楚国的音乐,以示不忘本,不忘故国之情。“南冠”即钟仪所戴的冠,后作为囚犯的代称。此处用“南冠”这一典故,除了表示诗人的囚犯身份外,还有一层深意,暗含即使在被押的险恶处境下,也不忘故国的爱国隐衷。一个 “又”字,无限感慨。以前三年羁旅在外,还有重返家乡的机会,今日一别,永无踏上故土的可能了。

   颔联二句紧承首联,抒发诗人内心极度痛苦的情思。“无限河山泪",是说眼看大好河山沦为异族之手。自己今日被俘,只能空怀抗清的壮志,而收复大好河山的希望已十分渺茫,只好飘洒无限山河破碎之洎、亡国之泪。感情十分沉痛。“谁言天地宽?"清兵入侵,河山变色,抗清复明的道路越来越险峻难行,以致感到天地都不宽广,抗清的志士仁人无立足之地了。使用反问句,更可激发所有抗清义士的共鸣。

   颈联二句诗意一转,诗人表示以身报国,视死如归。但对家乡父老的感情却难舍难分,感情极为沉痛和悲壮。“已知泉路近”是说诗人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以死殉国,决不屈从敌逆,背叛祖国。满腔正气,心存一死。如此民族气节,如此爱国热情,已情见乎辞。一个十七岁少年如此慷慨沉着,读之谁不肃然起敬呢? “欲别故乡难”,上句诗人明确表示已置生死于度外,此句却言难在欲别故乡。一个“难”字,不仅写出诗人依恋的乡情,更主要的是对故乡父老生活和命运的担心,对父母妻子的拳拳缱绻之情,使诗人不忍与故乡作别。诗人在《狱中上母书》说:“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可做这句的注脚。

   尾联二句具有浓重的浪漫色彩,显示出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强的斗争精神。诗人高昂壮烈地宣告:死后也要成为坚毅不屈的鬼雄重回故乡,在空中看着抗清的战旗四处飘扬。“毅魄”系用屈原《国殇》中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说明自己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用典恰当,含义丰富。“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灵旗就是战旗,这里指抗清的旗帜,说明诗人不屈的斗志和抗清的决心。这两句既是对家乡人民的呼唤,又是对未来理想的预祝。诗人至死不忘抗清,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斗争精神,真可以动天地、泣鬼神,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夏完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特别值得崇敬的少年民族英雄。他的《别云间》通篇皆血泪凝成,具有慷慨激昂、沉痛悲壮的独特风格。获得后人极口称赞。王昶八十三岁时序《夏完淳全集》云:“年少才高,其人其文,千古未有。”确非溢美之言。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至今仍深深激励着我们。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父夏允彝是明末有名的学者兼诗人,曾和陈子龙组织几社,跟他来往的人都是一些讲求文章气节的人。夏完淳少年早慧,天赋很高,五岁知书史,九岁善诗文。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十四岁从父参加抗清斗争,十七岁壮烈殉国。他的诗慷慨悲壮,词彩流丽,哀感动人。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更多>>
      本篇内容搜集整理自网络,原作者或已不可考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