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请您评价:
相关译文

【注释】

长城窟:长城侧的泉眼。窟:泉窟、泉眼。

慎莫稽留太原卒:这是筑城役夫对长城吏说的话。稽留:滞留,阻留。太原卒:指从太原征调的筑城役 夫。

官作:官府工程,指筑城任务。程:期限。谐汝声:把你的声音弄和谐。筑:夯,筑城工具。这两句是说:官府工程的期限,你还是齐声唱起夯歌,筑城吧!

格斗死:打仗死。格斗谓作战。怫郁:忧郁,苦闷。这是役夫回答城吏的话,是气愤语。

连连:形容长城连绵不断,很长。三千里泛指长城之长。

边城:指筑长城。内舍:内地家里。寡妇:指役夫妻子,古时妇女独居皆称寡妇。

善事:很好地侍奉。姑嫜:婆婆公公。故夫子:原来的丈夫。

报信:回信。鄙:粗陋,不通情理。这是妻子回答、责备丈夫的话。

他家子:别人家的女子。举:指养育成人。哺:喂。脯:干肉。撑拄:支架。骸骨相撑拄:形容死人之多。秦时民谣生男填莫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指成年。行事君:侍奉您,出嫁。慊慊:不满足的意思。关:牵连。久自全:我又怎能活得长久呢?意思是:你死了我也活不长。这是妻子回应役夫的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真挚的感情和坚贞的爱情。

【译文】

饮马在长城侧旁泉眼,连马也感到水寒剌骨。

役夫前往对长城吏说:“你不要阻留太原役夫! ”

“官府的工程自有期限,你们唱起夯歌努力干。”

“男儿应当前线战斗死,怎能长年忧郁筑长城?”

长城绵延是多么长啊,连绵不断总长三千里。

筑长城的都是青壮年,内地家里妻子守活寡。

写一封信寄给家里人:“回家无期只好劝改嫁。

希望妻子侍奉新公婆,年年月月不要忘记我。”

妻子回信给边地丈夫:“你现在说话不通情理!”

“你身在祸难中不能回,为何要留住他家女子?

生个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个女孩精心用肉哺。

你不看那长城荒原上,死人白骨累累相支架?”

“成年出嫁结婚侍奉您,分别心牵两地怀恨深。

我明知你在边地受苦,又如何能苟活自保全?”


相关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属汉乐府《相和歌·瑟调》,这里是陈琳按照旧题写作的一首新辞。作品继承汉乐府民歌传统,以问答的形式生 动而深刻地揭露了战乱和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封建的徭役制度和战争进行了血泪控诉,又是一曲劳动人民坚贞爱的颂歌,充分体现了魏晋时期的“人的自觉”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筑长城是从战国晚期开始的,以后秦朝汉朝又都不断地进行修补和增筑。筑城役夫往往又是守城的士卒,所以这项差役既漫长又艰苦。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说明我国国力强盛、文化辉煌。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牺牲了无数宝贵的生命,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汉代开始,民歌中就有了以“饮马长城窟行”为题的作品。陈琳这首,吟咏的虽是秦汉旧事,但反映的是建安时期“世积乱离”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表现了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后对个人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叙事与抒情。全诗通过筑城役夫与官吏的问答,以及役夫与妻子通信往复叮咛,描写筑城给劳动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主客问答的形式产生于汉乐府民歌之中,成了汉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辞赋的主要叙事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又能把抒情和叙事结合在一起。

   诗开头两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城附近严冬凛冽、水寒刺骨的风景画。这两句不是一般的写景,显然含有象征意义。在严寒的冬季,连喝过泉眼水的马也感到水寒剌骨,难以忍受。马尚如此,人何以堪!这就为下面所要展开的事件布置了环境,作了铺垫。

   接下来六句是筑城役夫与监督筑城宫吏的对话。先看头两句。写役夫恳求官吏不要延误他归家的日期。再看三、四句,这是官吏告诫役夫的话。意思是说:“官府的工程有它的期限,你们还是齐唱夯歌努力筑城吧!”接着的两句是役夫回答官吏的话宁可与敌人短兵相接战斗而死,怎能整天忧郁在这里筑长城呢?”这六句虽然是役夫与官吏的对话,但层次井然,步步深入,人物语言的感情色彩浓厚。首先役夫希望服役期满能尽快回家,因此说话带有恳求的语气。接着官吏并不正面回答问题,却告诫役夫努力筑城,并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意味着役夫期满也很难回家团聚。这样就激起了役夫的满腔怒火,愤慨地说出“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的话。话中有话,表现了魏晋时人的一种新价值观。宁可为国牺牲,也不愿意在此筑城。这是一种理性选择,表现了“人的自觉”。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连连”形容长城之长,连绵不断。同时也含有竣工之日遥遥无期、役夫归家无望的悲愤和感慨,是针对官吏“官作自有程”而说的,同时引起“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两句。“边城”指长城,“内舍”指役夫家里。“寡妇”指独居妇人。由于筑长城,长城附近集中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年轻民夫,因而在民夫家里也多了独居的妇人。这是故事的起因,也奠定了全诗悲剧的基调。

   从“作书与内舍”一直到结尾,一共十六句,是筑城役夫与妻子通过两次书信的对话。

   第一次对话是前六句:“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役夫出于与家人团聚无望,有死在边地的不幸结局的可能,因而写信要妻子改嫁?希望妻子好好侍奉新的公婆,同时不要忘记原来的丈夫。这平易的语言,表明了役夫的矛盾心情,说明他劝妻改嫁并非出于自愿,而完全是为奏子的幸福生活着想。他出妻而不休弃,思妻却又劝妻子改嫁,他无情却又依依不舍。说他不近人情吧?却又极富人情味;说他情深吧,却又极富理智。这畸形的生活、扭曲的感情,完全是残酷的现实、不幸的遭遇逼出来的,他的家信进溅着血泪,饱含着辛酸,浸透了无可奈何的悲伤,是对社会不公的诅咒和抗争。妻子的复信只有一句:“你的话是多么粗野、不近人情啊!”这一句言少意多,貌似申斥,实则相亲;看似无情,实則情深;声似愤慨,实为酸嘶。这一句传达出那位妻子气恼、怨恨而又忠于丈夫的心情,同时见出她刚强而又明理的性格,展现了诗人在人物语言个性化和提炼语言方面的能力。

   “身在祸难中”以下是夫妻第二次书信的对答。前六句是丈夫的解释,进一步申述要妻子改嫁的理由。后四句是妻子的誓言和回答。

   役夫说,他要妻子改嫁是由于自己不能幸免于难,不愿妻子牺牲个人幸福而苦守空房。他已把自己的命运和长城下万千具支撑累积的尸骸联系起来,预测到自己可悲的结局。这是中华民族克己的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出了役夫的民族性格,真是语短情长。

   丈夫要妻子改嫁的第二点理由,就是想告诉妻子一条惨痛的人生教训;从今以后,生了男孩的话,千万不要抚养成人,因为男儿长大以后,不过是做修长城的牺牲品和填沟壑的材料;生了女儿,倒应该珍爱,她们虽然无力支撑门户,但毕竟可以同家人相守。封建时代是重男轻女的,这里说生男不如生女,反映了人们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其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在诗中借用了现成的秦代民间歌谣,反映出战争和徭役给千万人民带来的灾难,形成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和深远影响,杜甫在《兵车行》中就有同样的描写。

   妻子回信,表现妻子是善良而忠贞的,尽管她已饱尝了离别的痛苦,尽管夫死寡居的厄运即将来临,但她不肯与丈夫离异。既然“结发事君”,把命运和丈夫连在一起,她就宁肯忍受同“边地苦”相关的一切痛苦,而不愿“自全”。这“自全”,既指不顾丈夫艰危辛苦的独乐,也指丈夫死后的苟活人世。显然,这位妻子已做好以死殉夫的准备。他们“字字血、声声泪”的往还书信,形象地反映了汉末“世积乱离”的民间疾苦,表现了军阀混战以及胡人内迁、异族人侵的广阔社会现实所造成的社会灾难,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和坚贞爱情,具有颇为深刻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理想。

   《饮马长城窟行》风格高雅浑朴。《诗眼》曰:“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律遒壮。”而它恰恰具有建安风骨的特色。此诗的另—特色是,通篇以对答叙事抒情来展开情节而无造作痕迹。全篇二十八句,只有八句是作者的叙述。其余二十句要么是役夫和长城吏对答,要么是役夫和妻子信中对答,诗的情节展开、人物感情性格的表现、悲剧气氛的渲染、对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等,主要靠对答来完成和显示。人物语言一如口语,自然生动,毫不做作。作者的叙述语也朴实无华,只寥寥数语穿插其间,非必需则不着一字,确实较好地吸收和继承了汉乐府的精髓。因而沈德潜称许道:“无问答之痕而神理井然,可与汉乐府竟爽矣。”(《古诗源》)钟惺《古诗归》中说:“老杜歌行似此。”由此也可见它对后代诗歌的深远影响。


      本篇内容搜集整理自网络,原作者或已不可考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