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马致远青年时期,正当蒙古统一南北之际,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动乱的历史。当蒙古军队灭宋的时候,有相当一批知识分子随军南下,参预戎机,有些人固然爬上去了,但更多的人却屈沉下僚,流寓在江南一带。马致远大概是属于后面一类的。他可能到过江汉、登过当阳县的城楼,吊古伤今,想到自己的天涯落魄。马致远的前期虽屡遭困顿而豪气犹在,豪放之中多有层面激抗争之音,这和其晚年作品的基调有所不同。
【注释】
九天:极言天之高远。
鹏鹗:均属鹰类,此以自谓。
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登楼意:东汉末年文人王粲因避郭汜、李之乱离开长安,投奔他父亲的朋友荆州刺史刘表,滞留荆州十年I因刘表不重用他,悲愤之极,登麦城楼北望故乡,作《登楼赋》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上天梯:此指为官的阶梯。
【译文】
深夜的睡梦里,自己像展翅高飞的大鹏,乘着强劲的秋风,翱翔在九天云海之上。然而,梦醒之后,自己仍是一个困居中原的平民百姓。可悲呀,这境况不知道故人知不知道?心里有登楼的意愿,但可恨没有上天的梯子。
此曲真切反映了作者早年身为布衣无可攀援难登仕途的处境,以及对功名富贵的仰慕和热衷。起首二句以雕鹗乘风高飞云天比喻某些人的仕途顺遂和飞黄腾达,不免流露出钦羨之情;紧接着三句,慨叹身为布衣潦倒困顿,与头二句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故人”不能援之以手,更令他悲伤;末二句,想起历史人物王粲登楼的故事,借以抒发作者徒有远大志向而入仕无门的悲愤,力透纸背。自蒙古灭金统一北中国直至大元王朝中期(1234—1314,蒙古窝阔台七年至元仁宗延元年),科举考试制度中断近八十年(仅于窝阔台九年,接受耶律楚材建议,进行过一次科考),广大汉族读书人丧失了最主要的进入仕途的门径,许多满腹经纶之士无法施展才能猎取富贵功名,给几代读书人以沉重的打击。联系到这一特殊历史条件,此曲所抒发的企盼和悲哀,就不仅仅属于马致远个人,而是属于时代,属于一个广大的阶层,因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