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请您评价:
相关译文

【注释】

单于:唐代《大角》中有《大单于》、《小单于》等曲。单,读“蝉”,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弄:奏乐。谁门:也称僬楼,城门上的望楼。

好在:依旧。溪月:一本作“淡月”。

“故国”句:意谓做梦回故乡与亲人团聚,如梦中与梅花仙子欢会一样虚幻。《龙城录》: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一觉醒来,原来睡在梅花树下,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绿罗裙:指家中穿绿罗裙的亲人。牛希济《生査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译文】

   悲风中响起画角的声音,听它所吹的《小单于》曲,一遍遍地来自城门的望楼上。为了投宿,我远行所骑的马急匆匆地赶路,来到一个孤独的小村,已满天飞雪。卖酒的市上,灯火巳渐渐稀少,我住房的外面,纷纷乱舞的落叶正不断地敲打着窗户。我倾听着几声大雁的惊飞,它刚刚离开烟蒙蒙的水面,带着嘹亮而悠长的叫声,飞向那寒冷的云层。

   依旧是月照清溪半朦胧,到今天,没有一处不使我黯然消魂。我在睡梦中回到故乡,也只像罗浮山的一场梅花梦,这境况真愁煞我那穿绿罗裙的亲爱的人儿了。我不禁要问:暗里飘香、闲来吐艳的梅花,难道你也有相思之苦,将万点落花飘洒得如同泪雨一般?我料想在那翠绿屏风里的心上人,也一定在黄昏时分倚门而望,双眉正带着内心无限的怨恨。


相关赏析

   李攀龙概括此词意云上是旅思凄凉之景况,下是故乡怀望之神情。(《草堂余隽》)大致上是不错的。《旅怀》之题,在不同的本子里,或无或有。至于黄寥园云:“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蓼园词选》)这话就很靠不住了。因为据《宋诗纪事》说,作者是“元祐中隐士”,元祐末距“靖康乱”尚有三十余年,他是否能活到那时候还很难说,何况词意中也根本看不出宋室南渡的痕迹来。

   唐李益有《听晓角》诗云:“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此词上片之头尾数句。似从李诗诗意化出,但化得极其髙明,可以说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地步。比如写“吹角当城”,不说“画角起城头”,而说“三弄落燋门”,这“落”字,就清新矫健。再如写鸿雁惊飞数句,也有声有色。不说“听”而说“送”,作者的归心追逐着雁声“嘹唳”人云的神情境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又如中段写策骑投宿,雪满孤村,酒市灯阑,乱叶敲窗,羁旅之劳碌辛苦,寂寞孤单,也尽在不言之中。难怪陈廷焯赞之云:“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白雨斋词话》)

   下片由羁旅景况转人思乡情怀,用“好在”二句过片,最为灵巧。“半胧溪月”之景,是眼前所见,也是昔日曾见,因为“溪月”处处都有。由今而思昔,从旅途所见而联想到在家乡也曾见过,所以用“好在依旧”二字。景物彼此足以引起联想者甚多,故又说“到如今、无处不消魂”。“半胧溪月”还为写梅作引,因林逋诗有“水清浅”、“月黄昏”之语。从前,赵师雄在罗浮山梦见与白衣美女欢会,醒来发现睡在梅树下,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故乡之归梦亦复如此。因用了梅花典故,索性就问起梅来,借梅花的风飘“万点”,来写自己的相思情怀。这又成了空灵妙笔,故陈廷焯又云‘好在’二语真好笔仗。‘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同前)最后用一“算”字勾转,揣想“翠屏”中人正倚门而望。说“相思”“泪痕”,是问“暗香、说“两眉余恨”,又结以“黄昏”二字,不知是否有意把“暗香浮动月黄昏”句隐括其中,使梅花与人竟难以辨别。


      摘录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上疆邨民编、宋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本站无意间侵害到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