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①,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②、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着山阴③,后盟遂妨上苑④。寒炉重熨,便放慢、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⑤,万一灞桥相见⑥。
【注释】
①行天入镜:韩愈《春雪》诗:“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 ②青未了:谓青色绵延。杜甫《望岳》诗:“齐鲁青未了。” ③“旧游”句:《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④“后盟”句:司马相如赴梁王兔园之宴以践约,因值雪天而迟至。 ⑤挑菜:二月二日为挑菜节。 ⑥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郑綮曾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
【译文】
雪很巧地沁入春兰的花心,偷偷地粘在芳草的叶子上,东风想用这雪来阻挡新生的暖气。你不必疑心琉璃瓦上它为何难以久留,我确知那是因为晚来的寒气太少的缘故。这雪飞行于高天,降落到明镜似的池面,摆出一副轻盈、蓬松、纤弱、柔软的姿态。我料想在故乡的家园里,重重帘幕一定低垂着没有卷起,这可耽误刚飞回来的双燕进屋营巢了。
本来满目青青的垂杨,现在见到的竟是白色的柳眼;红杏的艳色都快看不到了,它开出的也是一张张素脸。我像居山阴的王子猷那样在下雪时想起了老朋友,又像司马相如那样被雪所阻碍不能准时去名园践约。冷冰冰的炉子又须重新点燃,倒是制春衫的针线活可以放慢了。我担心那穿绣凤鞋的女子二月初挑菜回来时,万一还碰上灞桥驴背上那样的风雪可怎么办呢?
咏春雪与咏雪不同,除了要求处处不离雪外,还同时必须写出春天的特点来。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艺术表现的难度。但对于史达祖这样的咏物高手来说,算不了什么。此词从头到尾,就都是紧扣住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头八字从微细处写起,能表现出春雪初飘时见者的一种诧异心情。“兰心”甚小,雪花居然也能“沁”入,故曰“巧”;草木初生的芽叶叫“甲”,不知何时它也“黏”上了雪花,故曰“偷”。兰已开花,草已抽叶,正是春天。“东风”(春的代表)本是送来“新暖”的,现在却吹起雪花来,所以反过来说“欲障”。“漫疑”、“信知”,说春至寒浅,雪难留住。“行天入镜”,用昌黎诗语点题,写其飘飞之状。“轻松纤软”四字,正面归纳出春雪的特征。“料”字推开,想像“故园”景况,据此可知词为客中所作。“不卷重帘”,是为御春雪之寒,却使“乍来双燕”不得度帘幕而营巢,体察精细。
“青未了”,是下雪之前;“红欲断”,是雪落之后。柳眼本青而变白,杏面当红而转素,皆因蒙雪所致,语巧而词工。说因雪思友、雪妨游宴,用的都是冬雪典故。所以就春天而言,“山阴”美谈已是须“忆”之“旧”事;就赴“上苑”时间来说,如今之“盟”约已在冬雪之“后”了,造句一字不苟。“寒炉”二句,从冷暖上说,春雪增寒,故须重新熨炉以取暖,它延长了着棉袄的时间,因而“春衫针线”不妨“放慢”。结二句作预测语气,用“挑菜”风俗和“灞桥”故事相连,一句切春,一句切雪,将“怕……万一”落到“凤靴”弱女不禁风饕雪虐上,就此止住,尤有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