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作于一九三六年二月。“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惟:只。莽莽:无边无际的样子。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红装:本指妇女的浓装,这儿指红艳艳的阳光。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雪。妖娆:娇媚。
折腰:原指拜揖,引申为倾倒、崇敬之意。文采:本指文学才华;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也是指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天骄:天之骄子。汉朝时曾有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别于称皇帝为天子。后称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射大雕:雕是猛禽,飞得极快,不容易射中,所以用射雕来比喻善射。识:懂得。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俱往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过去了。风流:本指风的流动,比喻影响大。风流人物:指对时代有极大影响的人物。这里指无产阶级。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上阕写了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光,结合长城、黄河、高山、高原来写,景象十分雄伟壮丽。可是这样壮丽河山却为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所蹂躏。所以,在赞美祖国山河的同时,又感到深深的不足。但这样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因为革命人民“欲与天公试比高”,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那“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晴日”终将到来,革命一定会成功。
下阕写的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批判了历史上五个封建帝王,实际上是批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最后着力地歌颂了今朝的风流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