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①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②,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③:“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④,难剪离愁千缕。


请您评价:
相关译文

【注释】

①“桓大司马”七句:用桓温植柳事,参见辛弃疾《水龙吟》“树犹如此”注。其引文则出庾信《枯树赋》,白石将它当作了桓温语。 ②望高城不见:唐欧阳詹《赠太原妓》:“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③韦郎、玉环:《云溪友议》:唐时,韦皋游江夏,与青衣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后韦得一歌姬,酷似玉箫,中指肉隐如玉环。 ④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译文】

   东风已渐渐地将杨柳枝头的香絮吹尽了,在这里居住的人家处处门前一片浓绿。通往远方的水路折萦绕,傍晚时布帆纷乱,也不知都去往哪里。见过各种离人最多的,谁又比得上这送别的长亭边的柳树呢?柳树倘若也有感情的话,也该衰老了,决不会枝叶如此青青的。

   暮色已降临,我回头望时,已看不见她所在的那座高城了。眼前只有无数纵横起伏的山峦。我走了,可又怎能忘掉她临别前的深情叮嘱:“最最要紧的是你早点回来,我怕的是红花一旦被攀折,可没有人为我作主啊!”我想那并州的剪刀再快也是徒然,它难以剪断我千丝万缕的离愁。


相关赏析

   此合肥惜别之作,时间当为光宗绍熙二年(1191)春,其时白石年将四十。十余年前,他曾在合肥初遇所爱,久别后又重到故地,这年正月二十四日,他离开合肥东归,是他东归以后忆别所作。由词序知道,《长亭怨慢》是他的自度。序引桓温种柳故事,是因为合肥多植杨柳,又因为重到而再别,词的上片即借柳树以兴慨。

   词开头几句,是东归后拟想合肥此刻柳絮当“渐吹尽”,家家已“绿深门户”了(正月离别时,尚无柳絮)。合肥城中“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淡黄柳》词序),故由此写起。柳吹绵,春渐暮,借景物节候,感慨人生易老,暗示重逢难再,又合桓温事。“远浦”二句,点离别;当时别归,应亦“暮帆”沿江而东去。再接“阅人”二句,遂将杨柳与离别绾合起来。古人常在长亭送别,又多折柳相赠,则亭边之柳树“阅人多矣”!然柳树之枝叶竟“青青如此”,可见毕竟是无情草木,对人间悲剧无动于衷,否则早就该因忧伤而憔悴枯萎了。此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意,翻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案,而见柳树引起人生之悲感,则又与桓温的喟叹相通。这四句是白石抒情的精彩词句,可谓是“一篇之警策”。

   后半首转入具体记述离别情景。以“日暮”接应上片之“暮帆”。船行迅疾,回头已不见高城,何况城中的人呢?眼前唯有“乱山无数”而已。景象如此,惆怅、烦乱之心情自不待言。然后用韦皋与玉箫故事自述别情,用“怎忘得”三字,倒溯临行前意中人所吩咐的话。“玉环”二字,一本改为“玉箫”,大概觉得改后文理才通顺;但故事中“玉环”是情节发展的关 键,不知是白石因此而误记女子名,还是有意以玉环指代。似乎可以不必改动。“第一”与通常说“第一”、“第二”有别,是强调重要性,即“最要紧”的意思。“早早归来”之所以要紧,是“怕红萼无人为主”,谓一旦命运所使,身不由己,犹红花无人作主而遭攀折。此语又增别去者多少愁思,自不难想像。所以末了说纵有并州快剪刀,也“难剪离愁千缕”。此用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意,词前半超妙蕴藉,后半深情疏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少小随父宦游汉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往来苏、杭间,与词客诗人多有交游。一生未仕,卒于临安。其词清空蕴蓄,格律严密,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尤精音律,有自注工尺旁谱的词十七首存世,为研究宋词乐谱的珍贵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等...更多>>
      本篇内容搜集整理自网络,原作者或已不可考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