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①。怕梨花落尽成秋色②。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注释】
①小桥宅:指恋人居处。夏师笺驳郑文焯校云:“郑说非;《解连环》亦有‘大乔’‘小乔’句,张本正作‘桥’。《三国志·周瑜传》大小桥皆从‘木’。乔姓本作‘桥’……宋翔凤《过庭录》亦谓《三国志》桥公、大小桥之‘桥’不当作‘乔’。是姜词作‘桥’不误也。且词云‘强携酒小桥宅’,其非自己寓居之赤阑桥甚明。此小桥盖谓合肥情侣也。” ②梨花落尽成秋色: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梨花落尽成秋苑。”
【译文】
拂晓,空不见人的城里吹起了号角,角声回荡在两旁种植垂杨的路上。我身穿单衣骑在马上,感到一阵寒冷凄凉。沿途,我看遍了鹅黄嫩绿的柳色,这柳色都是我从前在江南时早就熟悉了的。
在周围正冷落寂静之际,忽想起明天又是寒食节了。我强打精神,带了酒,前往我那位姑娘的住宅。我怕的是梨花落尽以后,残春的景象会跟秋天一样。燕子飞来时,一定会惊问:春天到哪里去了呢?那时,只有那池塘自己呈现着一片碧绿。
此词是白石客居合肥时抒愁怀之作。据夏师考,当作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淡黄柳》词调是白石自度,后来王沂孙、张炎也各填过一首,声律基本上是遵姜词的。
起二句,写出“巷陌凄凉”“惟柳色夹道”。“马上”句,是骑马行于巷陌所感,虽说因衣单而不耐春冷晓寒,但恻恻之寒,也还出自目接“空城”,耳闻“晓角”所引起的内心感受。接句专说柳色。“鹅黄嫩绿”,调名“淡黄柳”之由来。“看尽”,见闲居少事,无可解闷,唯满城柳色,略可赏玩,其余则不足观矣!“都是”句一转,虽柳色可怜,却并不新奇,在江南时已看得多了。总写客中无聊寂寞,郁郁寡欢。
换头“正岑寂”紧承上片;“正”与下句“又”字呼应,点出时令,以寒食清明来到,再染羁旅之愁。然后接六字,交待清因何骑马晓行。携酒访艳,本为乐事,只是境况凄凉如此,又有什么心情呢?所以下一“强”字,说自己是勉强去寻求一点精神慰藉。为什么非去不可呢?回答说,春已晚,只怕错过行乐的好时光,待到梨花落尽,暮春景物似残秋,可就悔之莫及了。只将李贺诗句增一“怕”字,改“苑”为“色”,用于此自好。末以景语作结,把“成秋色”三字作形象化描绘,借春禽讶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写出寥落无人的荒凉境界,与发端“空城”相应;客怀之寂寞,自在不言之中。谢灵运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白石特灵活变化,反用其意而令人不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