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肥水东流无尽期①,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②,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③,两处沉吟各自知!


请您评价:
相关译文

【注释】

①肥水:分东西两支,此指东流经合肥入巢湖的一支。 ②见:所见,引申为明显,鲜明。 ③红莲:谓灯,多用于元宵。如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郭应祥《好事近·丁卯元夕》:“不比旧家繁盛,有红莲千朵。”

【译文】

   肥水向东流,永远也不会有流完的时候,我当初真不该把这相思给种下的。我在梦中见到她的模样,并不比在画像中见到的更为鲜明,即便如此,还忽然被山鸟的啼声从黑暗中将我惊醒。

   春天尚未呈现出新绿,鬓发先已成为银丝了。人世间的离别,时间一久,连悲痛都很难称得上了。究竟是谁让年年元宵灯节的夜晚,两地都沉思默想,心事却只有各人自己知道呢!


相关赏析

   夏承焘师《姜白石编年笺校》系此词于庆元三年(1197)笺云:“白石怀人各词,此首记时地最显。时白石四十余岁,距合肥初遇,已二十余年矣。”可知是一首怀念早年在合肥初识的恋人的抒情词。

   首句以长流水起兴,其所喻得下句而显豁:原来是借肥水东流不尽,说相思不绝,此恨悠悠。“肥水”(合肥)是“当初”第一次遇见她的地方,至今已二十多年了,旧情尚沉积心头,于梦中见到,确乎是“无尽期”了。相思的代价是痛苦,且太大太久,故曰“不合”,这是怨极而悔的话。用一“种”字,最富艺术想像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种相思”,所得自然也是相思,且从种下之时起,便生长繁衍,结成“无尽期”的相思苦果;此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再两句完题序所说的“有所梦”。人分东西,不得相见,只能见画像,“丹青”又怎能与她本人相比呢!现在梦中所见,只是幻象,还不及丹青所画真切,这已是遗憾;即如此,尚被山鸟啼声忽然惊破好梦,使梦中之幻象也为之消失而无处寻觅了,自己只有在“暗里”独自感伤而已。

   换头直抒怨情。“春未绿”,切“元夕”;“绿”,形容词作动词用,谓绿遍郊原;呈现新绿。“鬓先丝”古人年过四十,便认为已入老年期;“丝”,名词作动词用,谓白如素丝。“未”与“先”相连,说岁华方新而人已衰老,是一种“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慨。“人间别久不成悲”,语最深沉。俗谓“久病床前无孝子”,非真不孝,乃言病之既久,侍奉为难也。别久又相聚无望,则心头之伤痛逐渐麻木,感情之炽流转而凝固。在“不成悲”的表象下,正隐藏着更深刻、更沉重的悲哀。故有结尾二句可视作向苍天的发问。古时,元宵之夜,对青年男女来说,有点像情人节,他们多利用出来观灯机会,密约欢聚,故元夕词多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类,这就不能不引起别离恋人的感触和回忆。作者有所思而成梦,有所梦而成咏,大概也因为这个缘故。自己如此,又深知对方此夜亦必如此,故曰:“两地”。大家都只能在心中静思默想,而其中滋味,也只有彼此自己知道罢了。这刻骨铭心的相思,永无尽期的悲哀,我们从作者用“谁教”二字中也不难领略到。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少小随父宦游汉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往来苏、杭间,与词客诗人多有交游。一生未仕,卒于临安。其词清空蕴蓄,格律严密,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尤精音律,有自注工尺旁谱的词十七首存世,为研究宋词乐谱的珍贵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等...更多>>
      本篇内容搜集整理自网络,原作者或已不可考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