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参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横塘:在苏州胥门外九里,贺铸建小筑于此。
锦瑟华年:青春岁月;语出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冉冉:形容云慢慢移动。蘅皋: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
彩笔:用江淹得五色笔而能写漂亮诗文事。参见周邦彦《过秦楼》“才减江淹”注。
【译文】
姑娘轻盈的步子并不过横塘路这边来,我只好用目光送她逐渐远去。她那美好的青春岁月也不知跟谁一起度过,她居住的地方想必有赏月的小桥、种花的庭院、雕刻着连琐纹的窗子和朱红色的门户,只有春天才知道它在哪里。
浮云慢慢地移动着,长着香草的河岸上巳暮色来临,我用才情洋溢的笔新写成十分伤感的诗句。你想问我心头无故的烦恼有多少吗?它就像河边青烟似的绵绵不绝的芳草,被风吹得满城飞舞的柳絮,还有那黄梅季节老是下个不停的雨。
这首词是贺铸的名作。周紫芝《竹坡诗话》云:“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贺方回为《青玉案》词,山谷尤爱之,故作小诗以纪其事。”山谷诗云:“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词写作者寓居苏州横塘期间的孤寂苦闷,即词中所谓的“闲愁”,而这种“闲愁”又通过“望美人兮不来”表现出来的。写得美人有点像洛神,所以很难说是纪实呢,还是一种象征性的虚拟。
词一开头就说这位纤步轻盈的美人不过我居处的路上来,自己只能目送她远去。“凌波”“芳尘”,都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说“不过”而又“目送”,将自己对她的留情属意写透了。照例接着应写自己的心情,却从悬想美人境况折射出来,是深一层写法。“锦瑟”事本也出自神女传说,经李商隐诗一用,则青春岁月,如何度过,不待“追忆”,已有“茫然”之感。不但“谁与度”不可知,连住在何处也不知道。不知道而又说得十分具体:楼外“月桥花院”,闺阁“琐窗朱户”。当然都是出于想像,觉得其居处应当如此而已,这正是心驰神往的表现。不知道而说‘只有春知处’,说法与韦庄《女冠子》“除却天边月,没人知”相似;“春”字从“锦瑟华年”生出。
过片“飞云”(一本作“碧云”)句,即是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意,而同时又取用《洛神赋》中词:“尔乃税驾乎蘅皋。”因其未来而望其到来,不觉时已迟暮,只有寄情于“彩笔”题句;然而自己虽有江郎之才,能题“断肠”之句,而美人终不可得,于是“闲愁”转深,遂有“几许”之问。所答三句是此词最受称赞的。如沈际飞云:“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草堂诗余正集》)罗大经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优端如山来(按:原诗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总之,其特点是连续用了几个比喻,即所谓“博喻”,而又都是自春至夏这段时间中所见的景物;它们不但数量多,而其景象本身又都能引起人们的愁绪来,所以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