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原文注: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请您评价:
写作背景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了长征。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渡过了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一九三五年六月又开始了向岷山进军,攀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终于在一九三五年九、十月间通过了岷山地区。这首就是毛泽东在通过岷山后,回忆夏日登岷山远眺昆仑景色时写的。
     当时长征即将完全胜利,抗日任务摆在眼前。作者想到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灾难深重,于是以昆仑为题,作了这首词,写出了决心把反帝斗争进行到底,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伟大抱负。


相关译文

     【昆仑】指昆仑山脉,它是我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的葱岭,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深入内地,又分北、中、南三支,绵延于青海、甘肃、四川,最高峰公格尔山海拔7719公尺,岷山是昆仑山脉的中支。
     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莽,苍莽高达。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形象地刻画出了昆仑山的高大形象,它是那样的高大,横贯于空中,高出于世界。苍莽高大的昆仑山,它好像昂首天外,俯瞰世界,它看尽了人间的变化,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沧桑。在这里作者形象地把千万年来巍然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昆仑山的高大形象,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按: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闪耀着皑皑白雪的重迭山峦好似那无数的玉龙在飞舞。正是这冰雪封冻的群山,把整个天空都搞得冷透了。
作者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横溢,横流、泛滥。面对这又高又寒的昆仑山,作者想到了夏天山上冰雪融化,长江黄河的水就会泛滥,人民就可能被洪水淹没。几句  话形象地概括了历史上广大人民群众所受到的无数灾难。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千秋,千年。评说,评论。几千年来昆仑山给人民带来了好处,昆仑积雪给长江黄河输送了水源,使广大人民得到了灌溉和航行之利,孕育了古代的灿烂文化,这就是昆仑对人民所立之功。而昆仑的积雪消融后又会成灾,不知给多少人民带来了灾难。可是昆仑给人民带来的功和罪,有谁曾经给予过评论呢?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作者在总结昆仑功罪的基础上立下了征服昆仑的雄心壮志。如今他对昆仑说:“不要这样高,不要这样多的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安得,怎么能够。作者的想象是奇特新颖的,气魄是宏伟的,要靠在天上抽出长宝剑,把昆仑裁为三段。倚天抽宝剑是典故的活用,李白《大猎赋》中“于是擢倚天之剑”,是指抽出一头搁在天上的长剑,可是这儿不仅仅指剑,更是指抽剑的人。他决心要征服自然,改造旧世界,而要改造昆仑,改造旧世界,必须掌握“宝剑”,掌握马列主义真理,有了宝剑还必须去“裁”,必须坚持人民革命斗争,打倒帝国主义,才能开创出一个光辉灿烂美好的新世界。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遗,赠送。把昆仑裁为三段后,一段送给欧洲,一段送给美洲,一段留给亚洲。作者在修改这首时特地把“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他认为忘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到了。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宽阔的国际主义胸怀,他不仅想到改造昆仑,为中国人民造福,还从改造昆仑进而想到改造社会,不仅想到在中国推翻三座大山“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还更进一步想到支援亚洲、欧洲、美洲,支援全世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独立自由和社会主义的斗争,“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太平世界,就是“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就是使全世界都像这一样的冷暖。


相关赏析

     根据毛泽东1958年的注,可以看出这首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
     上阕都是“横空出世”的大胆想象。“横空出世,莽昆仑”,说的是岷山,昆仑山的中支,如毛泽东原注中说“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夏日登山,能够看到山峰上的雪本来就是让人激动的一件事情。这个“昆仑”在词里代表什么意象呢?有人说是压迫中国的帝国主义,我想毛泽东在写作上阕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动机的。当时,一个没有见过雪山的诗人毛泽东看到这莽莽昆仑,皑皑白雪,怎么能不激起无穷的想象?站在高峰,把周围雪线上的山峰想象成条条飞舞的巨龙是典型的毛泽东式的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然后,毛泽东继续想象了下去。到了夏天,积雪消融后就会变成滚滚洪流冲下山来,但决不至于到“人或为鱼鳖”的程度。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时候,正是盛夏,积雪融化大概并没有造成水灾。而毛泽东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就很奇怪了,即使“玉龙”变成了危害人民的洪水,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人力使然,何来的“功罪”呢?有一种解释是昆仑山有功罪,让人评说。巍峨屹立的山脉有什么主观的动机呢?似乎不通。我想,是毛泽东自己已经把主观意志不自觉地渗透到了这种想象当中去,那么他自己就成为了这莽莽天地中的一分子,觉得自己能够像“横空出世”的昆仑群山一样强大,甚至和它们有了一定的关联,人的力量可以使“周天寒彻”,也可以使“江河横溢”,这样才能说是有功或者是有罪。
     下阕是更加新奇有趣的设想和议论。“我”既然可以这么强大了,自然可以跟昆仑对话:你不须要这么高,也没必要积这么多雪。何时可得倚天宝剑,将昆仑山平均切成三段,分给欧洲、美国和日本。这样的话,全球都太平了。这段想象很能代表毛泽东的后期思想,就是全世界人民的解放和团结。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毛泽东渴望拥有对整个世界的发言权,身在陕北一隅却有着对“全人类的使命感”,并且有着改造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这种想法放在新中国建立的十年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一度比较强大,还能够解释得通。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两万多人疲惫不堪地到达陕北,西北有马步芳的骑兵,北面有西北军,东面有张学良的东北军,革命的形势可以说是危如累卵,不说掌握中国的命运,连能否自保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他居然能够有“环球同此凉热”的雄心壮志,可见当时的毛泽东已经预见到了日后的胜利,而他脑海中经常闪现出的“不合时宜”的想法,正好说明了他精神的强大。
     诚然,毛泽东豪迈的胸襟和奇崛的想象都是出色的。但是豪迈的英雄主义气质并不代表能够把词写好。在这首词的上半阕里,“横空出世”的“玉龙”具有巨大的神话色彩和悲怆感,让人感到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的巨大震撼。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更多>>
      本篇内容搜集整理自网络,原作者或已不可考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