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您评价:
写作背景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从江西、福建根据地向陕北作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在世界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这首就是歌颂这次震惊中外的长征的。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红军突破岷山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南部,占岷州,十月二日占通渭。占通渭时,作者曾亲自为红军战士朗诵过此


相关译文

【注释】

七律:七言律的简称,也就是每首八句,每句七字,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的。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寻常的意思。

五岭:又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最大的五个山岭分别为: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绵延不断。

逶迤(wēi yí):弯弯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腾细浪: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乌蒙:乌蒙山脉,位于云南、贵州之间。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四月间经过乌蒙山脉。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这里指云南省的那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峭壁。金沙江两岸,除九个渡口外,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指流经四川省的大渡河。大渡河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湍急,非常险恶。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红军抢渡过这里。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上铺木板,高数十丈,下为激流。一九三五年五月间,红军赶到桥边时,桥板已被敌人抽去。二十二为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对岸守敌的枪林弹雨,缘着铁索,冲到对岸,终于打垮守敌。红军胜利渡过了大渡河。

岷山:又称大雪山,是北岭的一段,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山上空气稀薄,很少有人经过。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全军的意思。这里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

   红军从来不怕远征的艰辛,跨越千山万水只是寻常的小事不足道来。弯曲绵延不断的南陵山脉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微小的波浪起伏一般。气势雄伟的乌蒙山脉在红军脚下不过像滚动着的小泥丸一般。金沙江水拍打着崖壁,崖顶上的云气已经渐渐苏暖,大渡河上横跨着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相关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总括,指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红军,敢于藐视一切困难,走千山,涉万水,也不过是寻常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诗人极力往大处说,而“细浪”、“泥丸”又尽量往小处说,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艰难;愈小则愈显红军不怕艰难的顽强精神。所以这两句写出了红军的伟大气魄,写出了他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红军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都是在五月,按时令说,抢渡大渡河在后,更应该暖些,但这里用“寒”,说明这里的“寒”、“暖”不是在写时令,而是在写困难,写困难所造成的气氛。金沙江虽然敌人控制严密,但红军却是“巧渡”,既然“巧渡”即成,当然每个战士都会有一种由衷的喜悦,造成一种欢快的气氛。这欢快的气氛,这由衷的喜悦,正是“暖”字的含义。抢渡泸定桥则不同,却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这里的“寒”正是对泸定桥险恶的衬托。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也是战胜困难的必然心情,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更多>>
      本文部分摘录自网络,译文及赏析部分内容由本站原创,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诗词歌赋网scgfu.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苏ICP备14060348号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