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一九三〇年就在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古田出发,向北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西越武夷山,去江西开展游击战争的进军途中,写下了这首词。由于当时形势的鼓舞、战略转移的成功和战争必胜的信心,红军上下充满了乐观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洋溢在这首词里面。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路隘,道路狭隘险要。宁化、清流、归化是当时福建的三个县名。三个地名在词中连用,这是毛泽东的创新,这次进军不止经过三县,顺序也不是这样,这样用是为了音韵和谐。在这些地方,红军是行走在茂密的森林中满布青苔十分险要的小道上。这一句既表现了闽西山区行军的艰难,也表现了战略转移时隐藏行军的特点。不仅如此,在音节上两字一停,也反映了急行军的气氛。
【近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直指,一直指向。开始是向北行军,今日又向何方去呢?这时已把敌人远远甩开,再不要隐藏地在林深苔滑的小道上行走,而可以大踏步前进,一直指向武夷山下了。这里表明红军在古田会议以后已经起了巨大的变化,政治觉悟更高,奋斗方向更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也已为广大指战员所掌握,因而取得了这次战略转移的成功。
【上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山下山下”这样重复使用是词的规定,同时音节和谐,更加强了向武夷山进军的愉快心情,反映红军进军的神速。武夷山,山清水秀,林木苍翠,红旗迎风飘扬,构成了一幅壮丽动人的画面。这正写出了红四军战略转移的成功和毛泽东已经看到在新形势下,红旗将插遍江西,插遍全中国,插遍全世界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