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红军在长征途中离开遵义,原计划是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在四川和第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北伐。由于国民党军已经在那里集结了重兵,红军便改变计划,转头东进,再渡赤水河,拿下桐梓,重新向遵义进军。当时贵州军阀王家烈调两个师扼守娄山关,红军就在娄山关和板桥之间与敌人发生激战,消灭敌人两个师,打下娄山关,乘胜重占遵义。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的娄山山腰最高峰上,是遵义的大门,也是进入四川的要道,地势极为险要。旧书记载:“万峰插天,中间一线。”汽车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这种地势,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是描写红军行动时的景色:西风猛烈,万里长空,雁声凄厉,晨霜满地,残月在天。着墨不多,却颇具特色。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声音窒塞。“霜晨月“,重迭一句,起连接作用。这几句是写红军在霜天的早晨、月光之下开始行动的。马蹄声八哒八哒很杂碎,不是撒步奔驰所发出来的响声,喇叭也好像哽咽似的,发不出宏亮的声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雄关,形势雄壮险要,牢不可破的关口。漫道,就是“别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别说雄关真像铁那样牢不可破,如今我们红军就是这样迈步从上头越过去了。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从头越”,重迭一句,加以强调。青山一座接一座,像大海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将要落山的太阳,像血一样的殷红。这是娄山关血战后的壮丽景象,这种描写不仅使人想象到红军浴血奋战的情景,也会想象到要“从头越”,前面的历程还相当艰巨,战斗还相当激烈,需要时刻都做好思想准备。
上阕写红军经过激烈而艰苦的战斗之后越过娄山关的情景。作者巧妙构思,把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形象和严肃、坚毅的革命精神烘托出来。下阕写红军突破娄山关天险,向遵义进军的情景。作者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过从头越”这样豪壮的语言,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念。纵观整首词,就像一幅图画似的,永远在我们眼前放出异彩,激动着我们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