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瞑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注释】
剪烛西窗语: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风灯零乱:杜甫《船下夔州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正店舍”二句: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旗亭:酒楼,楼上立酒旗,以招客饮。
高阳俦侣:喝酒的朋友。《史记》:鄄食其以儒冠见沛公刘邦,刘邦以其为儒生,不见,食其按剑大呼: “我非儒生,乃髙阳酒徒也!”因见之。后因称饮酒狂放不羁者为高阳酒徒。
小唇秀靥:李贺《兰香神女庙》 诗秣眉笼小唇。”又其《恼公》诗晓奁妆秀靥。”
尊俎:古代盛酒和肉的器皿。这里指酒和菜肴。
【语译】
昏暗的柳树上有乌鸦在叫,我穿着单衣站在朱红小门的帘外,看被桐花占了半亩地的庭院,静静地关闭着,天在哗哗地下雨,真叫人发愁。雨打在空荡荡的阶台上,已到深夜,还不停止。这境况使我产生与李商隐当年同样的心情:盼望能有一天与爱妻同在西窗下剪 烛,对她诉说此夜雨中思念的情景。又好像年轻时,夜宿楚江头,风透进屋来,灯不停地晃动,开始尝到了在外漂泊的滋味。
我已大有迟暮之感了。平时可游乐的地方,现在碰上冬至后一百五日的寒食节,京城里 旅店客舍都见不到灶烟。只好去到酒楼上,跟狂放的酒友们一起买酒求醉。想起我家的东园 里,桃李一定还照样开放,那长着小嘴唇、面颊上有漂亮酒涡的人,如今是否还是老样子呢? 当我回到家时,一定还有残余的花朵在等待我这远方归客带着美酒佳肴前去观赏的。
词写寓居京师,愁闷无聊,因而思念家乡,盼能早早归去与亲人团聚。
寒食清明,常多风雨,词上片先写出这一特点。起头说“暗柳”,固然由于时间大概已是傍晚, 也因为柳树被雨所笼罩广啼鸦”也显得可怜。虽有雨而仍着“单衣”,见其时已寒消转暖。“小帘朱户”,当指其居屋对着庭院的门户。正值院中“桐花”已开季节,姑“伫立”以观景。“静锁一庭愁 雨”,至此,才点出“雨”来。面对潇潇暮雨、寂寂庭院,一时无处可去,不觉落寞生愁。写出景物、气氛和心态。接着便单就雨说,“洒空阶,夜阑未休”,但闻空阶滴沥之声,自昼至夜,直到“夜阑” 更深,总不绝于耳,人之不寐,可想而知。温飞卿《更漏子》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除秋霖春雨之别外,几乎就是此词的境界。然接“故人剪烛西窗语” 一句,又转而为李商隐“巴山夜雨”心情,烦愁时能旷达地想到日后相聚。“故人”,即指妻子。不 过这样借人诗意,抒己情怀,毕竟不能显豁酣畅,因而又有“似楚江”三句,把自己少年时初离家乡,风雨夜独宿江头的情景来作比,词笔曲折变幻。眼前“羁旅”之愁,居然在提到早年事中点明, 也大大出人意表。周济评其“奇横”,当是指这些地方。
下片一开头先下“迟暮”二字,一顿,由开而阖,兜转到正题上来,所指既是春光,更是自身。 汴京繁华地,岂无“嬉游处”?为什么不寻乐以遣愁呢?这一层是必须说的。这样就点出“正店舍 无烟,禁城百五”,正值街市寂寥的寒食节来。寒食与思家常相关连,这也成了传统意象,如唐诗 无名氏之作云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既无意趣,只好“旗亭唤酒”,当一回髙阳酒徒。再写下去似乎会更感伤消沉,事实却不然。词人一转笔 将思路引向家园,其间虽有惦念和牵挂,但更有期望和憧憬,态度是比较乐观的。“桃李自春”是现在,有此四字,才可说“到归时,定有残英”。残留的花朵仿佛是一种象征,象征迟暮之人仍有足 以自慰的美好生活。“小唇秀靥”,即“剪烛西窗”之“故人”。“今在否”,其实只是“应无恙”的意 思,并非真的担心她是否随人去了。想到花只作想到人的陪衬,人是主,花为次;但末了偏又不提人而只提花,构思遣词,竭尽吞吐含蓄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