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敗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注释】
秋娘:妓女通用名。
水盼兰情:眼明如水,情幽似兰。唐韩琮《春愁》诗:“吴鱼岭雁无消息,水盼兰情别来久。”
“画图”句: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
瑶台:仙境,美丽的仙女所居。
【语译】
打更声催促着夜色来临,露水收起了街上的灰尘,昏暗的月光照见幽静的小小曲坊。栏杆旁种着翠竹,纸窗内映着灯光,我认识这就是秋稂的庭院。在欢笑中,我遇见了她,仿佛觉得是琼枝和玉树靠在一起,光彩照人,又像见了暧和的阳光、明丽的彩霞。水波似的媚眼,幽兰般的性情,总之,是我平生极少见到过的绝色佳人。
在此之前,我曾从图画中见过她满面春风的模样。谁想到居然能亲自来到这美丽天仙的居处。云雨巫山梦里,我眷恋她的温柔体贴;卷地风来,忽然吹散,我又痛苦不已。心想如今我竟寄宿在如此荒僻、寒冷而又无人的馆舍里,门户重重关闭,破败的墙脚下,只有秋虫在声声叹息。如何是好,我心头总是有一缕相思,虽两地间有许多溪山,也不能把它隔断。
这一首也是思念情人的词,但没有一句责怪对方的话,有的只是她留在自己记忆中的难忘的印象。
前半首全用来写他们的相逢,有关的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在一个夜色朦胧、月光昏暗的晚上。“夜色催更,清尘收露”是倒装句,即“更催夜色,露收清尘”。曲坊,是当时妓女聚居之处,亦即所谓“秋娘庭院”。这儿,槛栏旁种着竹,窗子内亮着灯,是他曾经来过的、认识的地方。但是他与意中人却是初次“相遇”,而且一见倾心。“笑”字可由你想像。“似觉”二句,写她光彩照人,自己为之目炫神摇,连用几个比喻,与开头写一路来时的夜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以见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水盼兰情”是说她眼如秋波,顾盼动人;性情可爱,幽静似兰。这是细写。然后总评一句总平生稀见”,将上述的绝色姿容的正面描写束住。
以上本是回忆中情景,按一般写法,下片开头便转至眼前。谁知此词不然,又用“画图中、旧识春风面”,再接再厉向前追溯,说未遇前已从画中见过她的倩影。这就成了回忆中的回忆,结构奇崛。故周济云:“全是追思,却纯用实写。但读前半阕,几疑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宋四家词选》)“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再钩转到遇见时的情景来。有前一句仰慕已久的意思作衬垫,更突出相逢的欣喜庆幸,故疑身入瑶台仙境。然后说到“眷恋”欢聚之乐,“苦”于匆匆离散。因以,“雨润云温”表欢情,故用“惊风吹散”说分别。比喻借代,前后一致。这以后才真正回到眼前景象来。写自处孤馆的凄清,反用一“念”字,是自忖自怜的意思。卓人月云:“虫曰‘叹’,奇。实甫草桥店(《西厢记》(张生梦莺莺处)许多铺写,当为此一字屈首。”(《词统》)其实说虫鸣似叹息诗文中巳有,如欧阳修《秋声赋》结语云:“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但在词中自是连用得好。结句嗟叹“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虽十分感伤,却怨而不怒,颇有温柔敦厚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