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注释】
别友:这首词正式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上。贺新郎:词牌名。别友,这首词的题目,是毛泽东写给夫人兼战友杨开慧的。1937年毛泽东题赠杨开慧的学友丁玲时,词题为“贺新凉”。
去:离开。挥手从兹去:从兹,从此。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更那堪:更兼之。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古诗十九首》之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知误会前番书语:前番,口语,即上次。这句话有具体所指。据曹勇大型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解说词中说:“......毛泽东书写了唐人元稹的诗《兔丝》提醒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不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杨开慧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耿耿于怀。毛泽东‘知误会前番书语’,数次写信也未能消除。”书语:信中的话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云即“云雾”,喻指误会。全句之意为:误会再大也会像云雾一样很快地消失。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原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
东门:当指长沙城东的小吴门,也泛指送别地。
如许:这样。
凭割断:请割断之意。
昆仑崩绝壁:昆仑山的悬崖峭壁突然崩塌。喻指革命声势之状。《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高诱注:“不周山,昆仑西北。”“昆仑崩绝壁”有暗用此典之意。
重比翼:重,喻指重逢之意。比翼,联系“和云翥(鸟飞)”及比翼鸟。喻夫妻。意为待夫妻重逢后再一道投入革命运动之中。
翥(zhu4):奋飞。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译文】
挥手从此离去。
离别前凄然相向,
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
我看你眼角眉梢,
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
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早晨东门路上被霜覆盖着,
横塘之上还有半天残月,
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令人肠断,
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让我们像昆仑山的峭壁倒塌,
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这首词借助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毛泽东对妻子杨开慧诚挚的友谊和忠贞,表达了他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别妻离子的动人诗情。毛泽东在词中用数组特写“镜头”表达了动人的场景与情怀。
一是巧用置换语典字词,承袭其典意,凸现送别主题。“挥手长相谢”“挥手自兹去”“挥手从此去”“挥手从兹去”这些诗词句,都是表现人生中离别时的神态与情态的,其表意是形象且逼真的。
再是妙用语典的字词,承袭其典意,取用其句式法以创新句,借以凸现送别的情态与神态。在这一首词中,毛泽东运用这种手法十分纯熟、普遍。古诗词中常见 “更那堪、鹧鸪声住”、“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句式。毛泽东的“更那堪凄然相向”,即用了上述语典中的一部分字词,又承袭了其句式句法与典意。
夫妻相伴,难免会小有误会之处。古人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人生的生死别离之际,有什么误会不能消除呢?毛泽东再次以取用语典典意、句式、句法与字词的方法,将苏轼的“过眼荣枯电与风”化而为“过眼滔滔云共雾”用之。其句意的涵盖量较之苏句要大得多,且为下句“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作了铺垫。
毛泽东的这首词的上片是重在写离情的,下片则主要是写离别之景与展示革命豪情的。他采取了妙用典故之法,将“落日照横塘”“妾住在横塘”“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横塘”拿来活而用之 ,暗指住处小吴门外的清水塘,以“残月”悬天配其景,则“凄清如许”境况跃然纸上。接着,毛泽东马上从景到情,取“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断肠人在天涯”之句意,将“肠断”“断肠”拆而用之为“肠已断”,极写出汽笛一声出现的离别之苦与伤痛,使情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绝妙境地!
毛泽东的这一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妙用了古诗、词、赋中描写离情、别情、别景中的佳词妙句,极写出了他与妻子离别时的凄苦。但是,他又没有陷入单纯的凄凄惨惨戚戚之中,相反,他以此做铺垫,写出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者无以伦比的伟大胸怀和豪情,使这首词成为古为今用的突出范例流传下来。